- 名稱:定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定州市支持康養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 發布機構:
- 發文字號:定政辦字〔2024〕21號
- 發布日期:2024年11月13日
- 有效性:有效
市政府有關部門:
《定州市支持康養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定州市支持康養產業發展若干措施
為加快推進京津養老項目向河北延伸布局,助力我市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實際,制定如下措施。
一、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
(一)創新金融服務體系。建立定州市重點康養項目清單,將勁松養老、香江醫院、李親顧養老院、社會福利院等項目納入清單管理,積極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上級資金。鼓勵金融機構建立專門工作機制,優化貸款審批流程,對重點康養項目及時開展評審,加快授信審批,對合理合法融資需求做到“應滿盡滿”。(市發展和改革局、民政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財政局、金融監管支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扶持地產行業轉型升級。
結合房地產項目轉型發展康養產業實際需求,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在康養公司注冊、資產交易、土地用途變更、規劃及工程許可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創新方式方法,落實優惠政策,助力房地產項目成功轉型,并優先納入重點康養項目清單。各銀行機構將房地產轉型康養產業項目納入重點領域,優化審批流程,最大限度滿足融資需求。(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發展和改革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稅務局、金融監管支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盤活閑置商業場所。支持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發展養老服務。支持利用閑置商業、辦公、工業、倉儲和農村閑置學校、幼兒園等存量場所改建養老服務設施。經規劃實施評估論證的存量空間,可依法適當增加容積率,完善城市服務功能。轉型后的康養項目優先納入重點康養項目清單。(市發展和改革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民政局、衛生健康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商務局、金融監管支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落實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行動。結合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實際需求,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每季度組織一次與本行政區域內市場主體的簽約工作。加強政銀企溝通協調,金融機構積極向省融資信用服務平臺上的市場主體提供優惠價格貸款,貸款利率不超過發放時最近1次公布的同期限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吸引更多市場主體以略低于當地服務價格參與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市發展和改革局、民政局、金融監管支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資金補貼力度。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提供全日制集中居住和照料護理服務且通過等級評定的養老機構,按照新建、改建、租賃的建設方式和核定床位數量,分別給予每床 8000元、3500元、1500元一次性建設補貼,最多不超過200張床位。對連鎖運營5家以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提供服務的營業收入達到100萬元及以上的(以年度財務報表為依據),一次性獎勵10萬元;連鎖運營10家及以上,營業收入達到300萬元及以上的(以年度財務報表為依據),一次性獎勵20萬元。(市民政局、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助力發展銀發經濟產業項目。統籌使用中央預算內投資、 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建養老服務設施搭載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推廣使用智能化人工替代設備,加大對銀發經濟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市發展和改革局、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財政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用地要素保障
(一)降低土地交易成本。以出讓方式供應的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出讓底價可按不低于所在級別公共服務用地基準地價的70%確定,但不低于實際出讓成本價格。通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國有閑置資產出租、出售的項目,買(租)受人用于開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對拍賣或其他方式成交價格給予不低于10%的適當扣除。(市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支持康養項目用地需求。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組織指導我市在開展局部優化城鎮開發邊界時,將符合政策的康養產業項目納入城鎮開發邊界。鼓勵已建成房地產等綜合體項目轉型發展康養產業,在辦理宗地分割時給予支持。優先將康養項目以及民宿、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項目納入村莊規劃,滿足其必要的建設用地、設施農用地等土地需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增強醫療服務能力
(一)推進醫養相互結合。支持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與當地康養機構簽約合作,建立分支醫療機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設立老年病科。完善定期巡診制度,快速提升康養機構醫療保障能力。統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醫療設備更新和病房改造項目時,對與康養機構合作的醫院優先予以支持。支持市中醫醫院實施中醫醫養結合能力提升項目,積極對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或以其他方式開展惠老行動的爭取資金支持。(市衛生健康局、發展和改革局、財政局、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康養+文旅”融合發展。加快推動國有A級旅游景區對60周歲以上老人實行免門票政策。推動景區因地制宜開發溫泉、生態等康養旅游業態,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滿足多元需求。積極為旅游景區適老化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文旅設備更新提升項目資金。(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發展和改革局、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化人才隊伍建設
(一)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積極爭取在衛校、技師學院、冀中職業學校等職業院校增設康復治療學、養老服務管理等康養類專業,優化康養類課程設置。(市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提供人才支持措施。暢通職稱申報渠道,鼓勵支持醫養結合機構中從事醫療、護理等相關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申報醫療衛生系列高級職稱,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優先申報。對基層申報的康養產業人員,實行單獨分組、單獨評審。鼓勵大中專院校和高校畢業生在我市養老機構穩定就業,連續工作滿3年的一次性獎勵6000元,滿5年的一次性獎勵15000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將養老護理員、健康照護師、長期照護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職業(工種)納入補貼性培訓范圍并列為急需緊缺工種,補貼標準上浮10%,引導培訓資源向康養服務業集中。支持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舉辦康養服務人員職業技能競賽,對列入省級競賽項目的,按規定對獲獎選手予以獎勵并晉升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五、深化綜合配套改革
(一)促進康養協同發展。依據國家標準開展等級評定的養老機構,評定結果在京津冀全域內互認,同等享受京津相關扶持政策。選取優質養老機構、旅居康養項目等,在京津養老服務網站統一發布、集中展示。鼓勵有意愿的養老機構按照普惠價格提供養老床位,吸引京津老年人來我市康養。(市民政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發展和改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激勵創新技術應用。新獲批國家注冊的適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營養要求的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首次在我市生產結算后,對該企業予以證書獎勵,并按該品種年營業收入的5%向上級申請資金獎勵,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連續獎勵3年。以康養產業帶為重點,推廣應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車輛,打造敬老愛老城市公交服務線路,基本實現我市全覆蓋。(市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衛生健康局、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拓寬品牌宣傳推廣范圍。鼓勵通過開展特色體驗、深入社區等活動,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加大對我市康養產業發展區位優勢、環境優勢和價格優勢的宣傳力度,打造定州康養品牌。(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發展和改革局、民政局、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