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白果樹幼兒園勞動教育開展情況報告
勞動能力是幼兒必須掌握且在其身心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基本技能。人類通過從事勞動生產和實踐來了解和認識他們周圍的世界,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來說,勞動實踐活動是他們了解新奇世界的窗口,也是他們學習和掌握基本勞動技能的有效途徑。我園的勞動教育主要是通過組織幼兒參加自我服務、為集體服務、種植、飼養、食育等實踐活動,幫助幼兒握初步的勞動技能,培養其自理能力和熱愛勞動不怕困難的精神。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夠做到的,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但實際中并非如此,由于當今物質水平的增長以及一部分家長認知上的認知偏差,導致家長忽略孩子的勞動教育,出現家長包辦現象。造成幼兒沒有勞動意識、勞動能力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幼兒園的勞動教育開展也存在勞動教育停留在表面、教育方式單一的現象。基于以上現象,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來談談如何在我園園開展教育活動的情況。
一、合理規劃場地,創設勞動環境
教育環境作為幼兒勞動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對幼兒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幼兒園要最大化利用幼兒園資源創設勞動環境。一方面在班級內給幼兒提供可以幫助其開展勞動活動的用具與場景。例如:活動室內增加了小廚房設施,提供了可以供幼兒進行操作的廚具,引導幼兒自己切水果等簡單操作。創設了有利于幼兒勞動操作的自然角、木工坊等并添置一些勞動用具。在區域材料投放上遵循有利于幼兒勞動操作的原則,比如美工區投放毛線、小織布機等。另一方面,合理規劃戶外場地。我園戶外活動場地比較大,我們開辟了種植園、飼養區。每個班認領一塊“責任田”,從播種到收獲讓幼兒管理;飼養角區的小動物幼兒參與喂養。最后設立專門的勞動工坊。我們設置了“食育坊”、戶外的“農家樂”游戲區,孩子在這里可以進行食材的加工等勞作活動。
二、勞動主題教育,培養幼兒勞動意識。
首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古詩《憫農》、繪本故事中的勞動英雄和勞動模范人物學習,通過樹立榜樣,讓幼兒模仿學習,鼓勵幼兒勞動,讓幼兒明白勞動光榮、不勞動可恥的道理并養成尊重勞動成果的品德。其次通過開展“勞動最光榮”“我是自理小能手”等活動,培養幼兒的勞動熱情及興趣,然后逐步建立勞動習慣。最后通過讓幼兒園參與自然角、種植園的設計、規劃,讓幼兒自己去設計向要種植的品類和種植的方式等,激發幼兒參與的勞動的積極性。
三、開展勞動實踐,感受勞動的成功和樂趣
(一)一日活動里的勞動教育
生活即教育,幼兒的勞動教育應該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小班幼兒以自我服務為主,增強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他們的勞動習慣。如:自己穿脫衣服、吃飯喝水、上廁所自己取紙、自己整理玩具等。中班在自理的基礎上過渡到為他人、集體服務,培養幼兒對他人的關心以及集體責任感,例如:早上入園為班級打掃衛生,午飯后幫老師擦桌子,倒垃圾等,加點環節切水果,區域活動后整理活動區的書籍和玩具,以及照顧幼兒園公共區域的樹木花草等。
(二)特定游戲場所里的勞動教育
活動室里的自然角,讓孩子為植物澆水,記錄生長過程;美工區投放一定廢舊材料,讓孩子變廢為寶;娃娃家,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用品,孩子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去掌握喂飯、扣扣子等生活技能。在戶外種植區幼兒參與種植管理整個過程中,讓幼兒根據氣候去種植一些適合年齡特點的菜、農作物,從種植到收獲,孩子不僅了解了一年四季的變化與植物生長的關系,還體驗到了勞動的艱辛,同時掌握了翻土、澆水、除雜草、施肥等基本的勞作技能。養殖區每個班級每周固定時間為小動物喂食換水等,孩子不僅掌握了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同時掌握了一定的喂養技能。在“農家樂”收集了一些本地傳統農村特色用具:蒸籠、筐、挑水扁擔、手提煤油燈、鋤頭、棉花夾子、釘耙、犁、耬車、石磨、碾子等,相當于建造了一個小型農具展覽園,幼兒認識了各種農具,知道它的用途。“農家樂”里還盤了兩個大灶臺,幼兒在這里學會了燒火做飯。種植園的蔬菜和農作物收獲后在食育工坊加工成食材,例如種植園種植的黃豆在食育坊里幼兒用石磨加工成了豆漿;小班種的菠菜在食育坊經過榨汁后和面粉一起做成了菜餅等,在這些操作中幼兒學會了撿豆子、推磨、切、炒等以系列技能。大班幼兒收獲的玉米,在碾子上碾壓后再經過篩、分類后,玉米滓子喂養小動物,玉米面做成了窩頭,幼兒學會了碾壓、過篩、和面等勞動技能。以上活動不僅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同時提升了幼兒與人交往、合作能力以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熱愛勞動的精神。
(三)勞動主題活動
我園定期開展“全園勞動日”活動,把每周二定為“全園的勞動日”,各年齡段孩子設定不同的勞動內容,小班以拔除雜草、撿垃圾、擦玩具為主;中班以擦門框、整理功能室圖書、玩具為主;大班幼兒負責公共區域衛生打掃、戶外體育器械的整理等等。設置內容的同時也設置了崗位職責和標準,讓孩子按要求去做,以幫助幼兒提高學習勞動技能和養成勞動習慣的自覺性。我園從傳統節日入手,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